
怎么样正确引导孩子掌握偷东西
正确引导孩子
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时,他们应该冷静对待,不要一了解孩子偷东西就对其进行责骂和体罚。如此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,从而形成不好的的行为意识。相反,爸爸妈妈应该合理地引导孩子,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行为。他们应该明确告诉孩子,偷东西是一种叫人讨厌的行为,不只爸爸妈妈不喜欢,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也不喜欢。
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定义
爸爸妈妈应该在日常告诉孩子,其他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取,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赞同才能用。假如没经过其他人的赞同就拿走他们的东西,需要还回去,并遭到相应的惩罚。同样,孩子的东西也应该得到尊重,爸爸妈妈不可以随便拿取孩子的东西而不经过孩子的赞同。只有通过大家的行为,孩子才能掌握尊重其他人的东西,而不去偷取。
不要贴上“偷”的标签
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拿回东西,就会立刻将孩子的行为概念为“偷”,并对其进行责骂和指责,甚至打骂,给孩子贴上“小偷”的标签。如此的过激反应会对孩子导致伤害,让孩子感到羞耻,并且自尊心遭到很大的打击。一旦孩子认可了“偷”的标签,他们非常或许会继续进行偷东西的行为。因此,父母应该防止用这种不好的教育方法。
理解孩子
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有浓厚的兴趣。就像成年人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时会想要买回家一样,孩子也会有类似的想法。然而,孩子还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,他们只了解假如自己喜欢就要拿回来,不管其他人是不是赞同。因此,父母第一要理解孩子的行为,这是正常的心理范围。同时,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,假如他们想要某样东西,应该告诉爸爸妈妈,让爸爸妈妈来帮助他们达成。
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原因
基本需要没获得满足
对于没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讲,他们的生活需要完全依靠爸爸妈妈。假如孩子感觉个人的需要没得到满足,他们最后会选择自己动手。这是由于人的需要来源于主观思想。尽管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孩子不会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,但这并不是孩子真的没需要。因此,爸爸妈妈应该关注孩子的需要,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。
渴望得到关注
每一个孩子都期望得到其他人的关注和鼓励,无论是父母、老师还是陌生人。然而,因为条件和环境的不同,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别人的关注。假如爸爸妈妈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时间太少,孩子就会探寻其他方法来获得关注。他们发现,当他们做错事情时,爸爸妈妈会关注他们,即便是负面的关注,孩子也不在乎。因此,孩子偷东西可能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。
缺少正确的行为意识
孩子还没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,不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。他们只了解假如自己喜欢就要拿回来,不管其他人是不是赞同。这是由于他们还没掌握尊重其他人的东西,也没意识到我们的行为会给其他人带来困扰。因此,爸爸妈妈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,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。